编者按
今年我省就业工作总体开局平稳,成绩来之不易。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关键阶段,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就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省在就业方面有哪些新的政策措施?如何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如何激励市场主体吸纳更多的就业者?就业服务机构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千方百计稳就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白全贵王向前
本报通讯员孙琦英王伟娜
稳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
5月27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确保全省就业形势稳定,省政府印发《稳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为下一步就业工作提供了抓手。
金融“组合拳”,稳定市场主体
“我们企业也受到了疫情影响,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招工难题,目前公司生产正常。”5月27日上午,鹤壁市方瑞化工产品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常飞说,今年公司预计还能退税1700万元左右,可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聚焦企业的“痛点”和“急难愁盼”,在落实好已有政策基础上,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稳市场主体。
顶格执行“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将范围扩大至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进度,确保2022年6月底前中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全部退还到位。
加大“降、返、缓”支持力度。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4月30日。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3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2022年年底,扩围政策按国家规定执行。
市场主体资金难题怎么解决?政策举措也有安排:对2021年7月1日以来贷款到期但还本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机构应通过续贷、展期等方式,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安排,还本日期最长可延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500亿元。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保证金制度,为施工企业减轻现金流压力。
设法增岗位,拓宽就业门路
政策措施提出,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活动,落实白名单企业(项目)“四保”制度,加快推进省重点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努力开发3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2022年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亿元以上,放宽贷款条件,缩短发放时间。
就业创业,需有技能做保证。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重点组织停工待岗职工参加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对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除中央补助外,由省与市、县级按照1∶1比例分担。
另外,我省今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0万个以上。在全面落实就业见习有关补贴的基础上,对年度吸纳见习人员超过100人、留用率超过70%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就业见习单位,优先评定为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按规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
就业有托底,保障重点群体
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政策措施明确,实施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3322”计划,即:企业吸纳33万人、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20万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20万人。加大基层项目招募力度,教育、卫生岗位在2021年招聘计划的基础上增加20%。鼓励基层乡镇(街道)、有条件的社区(行政村)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
对当年新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和1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在满足本地用工基础上,开展“豫见·长三角”“豫见·珠三角”系列活动,2022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在困难人员就业方面,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将防疫宣传、防疫消杀、疫情监测、医护辅助岗位纳入临时性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范围,临时性岗位设置时限不超3个月。对未参保的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实施社会救助。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妇女、残疾人等其他群体就业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