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凝聚力有多大?凛冽的寒风,也阻挡不了种业大省携手同“芯”种业振兴的热情。
11月10日,参加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的海南、甘肃、新疆代表团代表,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纷纷表示,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中原农谷建设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彰显了河南担当、河南作为,期待借助这一平台,共同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盛赞中原农谷:小种子打造大平台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河南是育种和用种大省,种子市场规模全国第一,小麦、花生供种能力分别达到每年19亿公斤、1.5亿公斤,均居全国首位。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领袖嘱托,作出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建设中原农谷的战略决策,奋力打造以种业为核心的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
“中原农谷建设结合河南区域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国家种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总要求。”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杰说,坚持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为农业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新平台,中原农谷建设对促进我国农业提质增效、助力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具有重要价值。
种业创新发展是稳粮增产最核心的驱动力和保障。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张昳表示,河南建设中原农谷,是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建设国际科研创新合作平台的关键举措,“此次大会学习交流机会宝贵,会将中原农谷建设及河南推进种业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甘肃”。
当下,以组学技术、信息技术、基因工程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种业革命正在快速崛起,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成运伟说,河南以前瞻30年的眼光作出建设中原农谷的战略决策,打造以种业为核心的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建议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加大智能机械装备、科技人才和技术储备,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增添农业科技新动能。
期待纵深合作:优势互补创新攻关
与中原农谷建设异曲同工,海南正建设“一带一路”种业开放先行区,种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种业企业加速聚集,种业生态圈初见成效。
“期待河南更多的优异品种服务于现代种植主体,发挥出更大综合效益,期待未来有更多来自河南的种业科技成果在南繁基地加速迭代转化。”成运伟说。
甘肃是全国三大现代种业制种基地之一,2022年玉米产种量6.49亿公斤,保障了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
“同为种业大省,甘肃的最大优势在制种,短板在育种和推广;而河南优势恰恰在育种和推广,希望两省优势互补,立足种业创新攻关深入合作。”张昳表示,两省应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技术、成果交流利用,支持两省优势种业联合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开展高产优质、籽粒机收、粮饲兼用、青贮玉米新品种,全粉和主食化加工以及瓜菜花卉等地方特色作物品种联合攻关,进一步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偿灌溉,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与内地相比农作物种植较早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管理,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孔杰表示,两省区合作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规模化种植、提升单产等领域都可以探索更深入的合作。比如,在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收重大突破性品种培育和大面积应用方面,联合开展生物育种,加大种源创新科技引领和支撑。在作物杂交制种方面,加大双方种业和企业的深度交流合作。(记者 杜君 刘晓阳)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