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soulrig.com 时间:2020-01-08 15:19 来源:省统计局

  2008年是近几年来河南经济发展面临形势最复杂、困难最多的一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84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8.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7.92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271.06亿元,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19593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为14.5:56.9:28.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8.1%提高到60%左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20.9%。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QQ图片20200108152258.png

  年末从业人员5829.2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9.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58万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6.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1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税收收入742.18亿元,增长18.8%,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83.91亿元,增长22.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7.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6.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9%。

  全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产总值105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全省的比重为57.4%。黄淮四市生产总值3595.28亿元,增长11.9%,占全省的19.5%。全省108个县(市)中,有105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有8个县(市)超10亿元。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6.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0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260千公顷,增长0.9%,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3472千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6.0%;棉花种植面积606千公顷,下降13.4%;油料种植面积1521千公顷,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1714千公顷,增长1.5%。

  全年粮食产量5365.48万吨,比上年增产2.3%;棉花产量65.08万吨,减产13.2%;油料产量505.34万吨,增产4.4%。

表2: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QQ图片20200108152318.png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429.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农用拖拉机383.93万台,增长13.3%;农用运输车215.51万辆,增长0.9%;农村用电量237.36亿千瓦小时,增长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5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05.39亿元,增长19.8%,回落4.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4.8%,重工业增长17.6%,轻、重工业比例为30.7:69.3。

表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QQ图片20200108152332.png

  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75.40亿元,增长13.5%;农副食品加工业560.57亿元,增长23.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10.92亿元,增长6.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6.29亿元,增长20.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44.34亿元,增长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74.12亿元,增长12.3%;通用设备制造业301.38亿元,增长22.7%;纺织业259.84亿元,增长26.6%;专用设备制造业250.32亿元,增长30.3%。

  “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实现增加值37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2.32亿元,增长23.3%。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3247.92亿元,增长13.9%,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低5.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畜肉制品产量比上年下降10.3%,速冻米面食品增长14.5%,原煤增长11.0%,发电量增长2.2%,钢材增长3.9%,铝材增长38.7%,汽车增长15.5%。

表4: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QQ图片20200108152350.png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29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179.10亿元,增长12.9%,回落57.1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利润247.37亿元,下降34.9%;集体及集体控股工业利润233.73亿元,增长22.2%;非公有制工业利润1697.99亿元,增长24.9%。分行业看,39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8.75亿元,增长34.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78.20亿元,增长62.0%;农副食品加工业193.27亿元,增长24.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9.97亿元,下降33.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7.04亿元,增长19.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2.21亿元,增长15.2%;通用设备制造业91.45亿元,增长30.8%;专用设备制造业87.87亿元,增长25.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65亿元,下降20.3%;纺织业82.20亿元,增长35.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利润总额70.31亿元,增长22.4%;税金总额97.42亿元,增长3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6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增速比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8700.11亿元,增长31.6%,回落4.8个百分点;农村投资1769.46亿元,增长26.3%,回落5.4个百分点。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3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民间投资6095.30亿元,增长41.8%;港澳台投资172.41亿元,增长1.3%;外商投资164.83亿元,增长18.9%。第一产业投资256.54亿元,增长90.9%;第二产业投资4901.46亿元,增长33.5%;第三产业投资3542.11亿元,增长26.4%。

表5:2008年各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QQ图片20200108152410.png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85.64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住宅投资946.16亿元,增长48.0%。房屋施工面积13566.96万平方米,增长28.5%,其中,住宅11347.82万平方米,增长31.4%。房屋竣工面积2758.69万平方米,下降1.0%,其中,住宅2372.54万平方米,增长1.4%。商品房销售面积2971.02万平方米,下降24.5%,其中,住宅2742.99万平方米,下降23.3%。

  全年159个重点项目投资683.9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1.2%。二广高速公路河南段、安阳至南乐高速公路、鸭河口电厂二期、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585万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5公里,发电装机容量603万千瓦,日污水处理能力38.5万吨。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02.30亿元,比上年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11.09亿元,增长10.7%。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40.09亿元,增长23.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22.45亿元,增长22.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601.18亿元,增长22.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66.20亿元,增长26.4%;其他行业零售额95.16亿元,增长20.6%。

  25个销售大类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额居前5位的类别依次为: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29.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2.6%,汽车类增长22.9%,金属材料类增长32.5%,中西药品类增长30.8%。分产品销售量看,增速居前5位的依次为:木材增长189.7%,化学农药增长79.3%,粮食增长77.0%,家用电冰箱增长60.5%,白酒增长42.0%。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75.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增速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07.14亿美元,增长27.9%;进口总额68.14亿美元,增长54.5%。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26.79亿美元和4.04亿美元,增长52.9%和72.7%。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64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33亿美元,增长31.7%,增速比上年回落34.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849.20亿元,增长21.5%。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营业额12.77亿美元,增长27.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年末铁路通车里程398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增长8.8%,回落4.2个百分点。旅客运输量增长13.6%,提高1.2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增长14.2%,提高0.7个百分点。

表6:2008年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

QQ图片20200108152426.png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2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邮政业务47.04亿元,增长14.2%;电信业务1080.94亿元,增长21.2%。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04.70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562.4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98.90万户。电话普及率为51.3部/百人,增长3.7%。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94.40万户,增长22.6%。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002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其中:接待国际游客104.30万人次,增长18.4%;接待国内游客19921.30万人次,增长17.2%。旅游总收入1591.96亿元,增长17.7%。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70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69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个,星级酒店507个,旅行社1005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255.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15.82亿元,增长21.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68.05亿元,增长15.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180.84亿元,增长9.7%;中长期贷款余额4302.41亿元,增长17.0%。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951.97亿元,增长13.4%。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66.45亿元,增长21.9%。

  全年有7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家,境外5家。全年首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67.8亿元,其中,通过境内市场募集资金48.1亿元。截至年底,全省已有6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62只,其中境内发行股票38只,境外24只,募集资金总额达516.15亿元。年末,境内市场流通股总市值739.12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6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41.07亿元。全年赔付128.7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45.13亿元,人身险赔付83.6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研究生招生8507人,在校生23551人,毕业生7238人。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4.51万人,在校生125.02万人,毕业生30.25万人。成人高校招生11.01万人,在校生26.88万人,毕业生8.2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67.64万人,在校生171.75万人,毕业生45.7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8.42万人,在校生207.26万人,毕业生74.98万人。初中学校招生165.13万人,在校生484.20万人,毕业生183.07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6.92万人,在校生1036.60万人,毕业生168.90万人。“新机制”安排资金80.1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312万人次。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年末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60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9.6万人;共有国家级研发中心35个,省级研发中心438个,省重点实验室47个。年末共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3家。全年共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48项;申请专利18411件,授权专利9133件,分别增长23.4%和30.5%;签订技术合同4478份,成交金额25.4亿元。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01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30家,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58.7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达到46项。年末共有61种产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18种产品拥有“河南名牌产品”称号,33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8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34个,地震台站62个。测绘部门编制各类地图及专题数字产品3469幅,专题地图册2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99个,文化馆202个,公共图书馆141个,博物馆82个,建成乡镇文化站82个。河南博物院等27家博物馆、纪念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成功举办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广播电台1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8座,教育台10座;有线电视用户583.7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7.1%。全年出版图书2.35亿册,出版杂志0.89亿册,出版报纸21.26亿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7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94.33万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166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6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33个。病床床位26.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5.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9万人,注册护士9.7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1.3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技术人员4225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089个,床位6.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8%。

  全年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9个、亚洲冠军11个、全国冠军89个,共获得金牌109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河南省传递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在北京奥运会上,河南16名运动员参加了14个大项的比赛。成功承办第18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等各项赛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9918万人,常住人口9429万人。出生人口113万人,出生率11.42‰;死亡人口64万人,死亡率6.45‰;自然变动净增人口49万人,自然增长率4.9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5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44元,实际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1元,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7元,实际增长6.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8%。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7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53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732.5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39.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40.72万人,增加59.75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620.13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20.5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9.70万人,增加6.80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0.72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46.27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3.98亿元,农村低保对象270.46万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57亿元,救助357.32万人次。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8.77万张,收养16.98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30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39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9.1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4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8.29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12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75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86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59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2处。

  在监控的7979.4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4528.2公里,占监控河段总长度的5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Ⅳ类水质河段长801.1公里,占10.0%,降低1.0个百分点;Ⅴ类水质河段长294.6公里,占3.7%,提高0.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段长2355.5公里,占29.5%,降低2.8个百分点。

  初步测算,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1%,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全省省辖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级别均为良。

  全年共造林400.91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7.91千公顷。全省参加义务植树4960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2.06亿株。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5个,面积754.9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森林公园9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23个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全省林业生态县总数达到45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15695起、死亡3448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3.9%和18.8%。全省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85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6人。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3、教育中“新机制”资金包括公用经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费及校舍维修改造费用。

  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相关阅读:

Baidu
map